笔趣阁 > 江南旧事 > 第2章 2菊英被锁

第2章 2菊英被锁


阿梅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刘叔还在甲板上和师傅们闲聊。船舱里有了十几个乘客。阿梅知道这船一路开往兰陵市的途中,还会沿路搭载客人。

        阿梅就要离开潘家镇了。这个她生活了十二年的地方让她无比留恋。

        阿梅留恋潘家镇的一草一木。也留恋和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菊英是她最好的朋友,两人几乎天天见面。

        菊英比阿梅小一岁。是镇东头蒋裁缝的女儿。菊英娘在她六岁时死了。她爹一年后就娶了个老姑娘回来,从此菊英有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儿子,蒋裁缝喜欢的合不拢嘴。随着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渐渐长大,菊英在家越来越被冷落。菊英父亲出门干活,常常早出晚归。后妈对菊英恶言相向,责令她不停地干活。有些家务超出了菊英年龄承受的范围,干不好会被罚,只准吃稀饭。那位高大壮实的后妈和儿子则在旁边吃香喷喷大米饭。当着父亲的面则假装对菊英一视同仁。可怜的菊英,胆小不敢告诉父亲实情,就这样熬着。

        菊英只有和阿梅在一起的时候是最开心的。她俩在一起玩女孩子常玩的游戏,跳皮筋,踢毽子等等。夏天来临的时候,阿梅会带着菊英去采菱角。潘家镇沟壑纵横,河面上到处都是野生的菱盘,那碧绿的菱盘如同小型的荷叶,覆盖在小溪水面。人坐在船上,轻轻的把菱盘一提,那些缀在菱盘下的一个个绿色的菱角就会映入眼帘。立秋之前的菱角脆嫩美味,可生吃,她们就一边采一边吃。立秋之后菱角就老了,只能煮熟再吃。阿梅会游泳,她采菱角时,时而上船时而下船,也就采的最多。这些菱角带回家煮熟后,就成了阿梅弟弟妹妹们喜爱的零食,也成了菊英的备用口粮。在菊英眼中,阿梅是厉害的大姐。阿梅识字,经常给菊英讲故事,阿梅的女红也很不错,她绣的床帏可以拿到镇上去卖

        菊英受了后妈的委屈,常常会给阿梅讲。阿梅对那位壮实的菊英后妈恨得牙痒痒,但她也还是个孩子,只能言语安慰一下菊英,或者在菊英被责罚时从家里带个红薯给菊英填饱肚子。

        阿梅父亲死后,她大部分时间会陪着母亲一起绣床帏,好挣点钱补贴家用。阿梅和菊英见面的时间减少了。但一天也能见上一面。这一天阿梅猛地想起有两天不见菊英了,便前往菊英家看看怎么回事。

        阿梅来到菊英家,院门虚掩着,她敲了两下没人应,便推门进到院子里。这时阿梅听到有人在西厢房里哭泣,西厢房是菊英的房间。阿梅赶快来到房门口用力推门,推不动,细看一把铜锁挂在门上。她用手敲窗户,里面的菊英一下子扑到窗边喊:“阿梅姐,快救我,他们要把我卖了!”菊英的话吓坏了阿梅。忙问:“菊英,到底怎么回事?”菊英用手绢擦了擦眼泪,对阿梅哭诉道:“他们要把我卖给人家做童养媳,那个人家和坏女人是远房亲戚,我不答应就不放我出来。”阿梅一听也慌了手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菊英喊道:“阿梅姐,快放我出来,我要去找我大姨。”阿梅回过神来,赶快找了一块又大又沉的砖头,狠狠的砸向那块铜锁。一下,两下,阿梅连砸了几下,几颗生锈的螺钉掉落在地。连接门框的锁绊滑落了,那铜锁还完好无损的挂在门上。幸好,木质门框腐朽了,几颗生锈的螺钉已经抗不住压力掉了下来,门开了。阿梅叫菊英快点收拾几件衣服,趁那个女人从娘家还没有回来,赶快离开。

        菊英整理了一个包裹,挎在手上。阿梅弯腰捡起地上掉落的生锈螺钉,照原样把锁绊轻轻地安上。貌看这门还是上锁的。两人从后门出去,不一会就来到了阿梅家。阿梅的母亲听了菊英的遭遇,吃惊不小。她知道菊英的后妈是个心狠的人。但是菊英亲爹蒋裁缝竟然同意女儿去当童养媳,这一点让她愤慨!俗话说,有了后妈就有后爹,看来这话一点不假。要不是家里揭不开锅,谁愿意送女儿去当人家的童养媳。蒋裁缝有个好手艺,方圆几里的人家都请他上门做衣服,他的活一年到头都有的做,家境颇有些宽裕。不然丧妻后也没这么快就找到新老婆。不料这个新老婆这么狠心的对待菊英。没妈的孩子真是可怜。阿梅娘在心里感叹。阿梅娘是个性情淡泊,不爱管闲事的人,但是这一次她决定要帮助菊英。菊英说要阿梅带着她去找大姨。她立刻答应了,因为阿梅认路。菊英娘原先在和她闲聊时说起过。菊英的大姨在县城开了绸缎店,生意很是红火。那家店就在阿梅舅舅警察署前面一条街,西恒街上。店名就叫金家绸缎店。阿梅认识舅舅工作的警察署。阿梅认字,让阿梅带着菊英去找大姨应该没问题。

        阿梅记得十岁那年。她和父母送外公去县城看病,在警察署和舅舅会合,舅舅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把外公送去医院。阿梅还记得警察署门口有两只石狮子,雕刻的栩栩如生。她当时用手抚摸了狮子卷卷的头发,又冷又硬。阿梅娘给了阿梅几个铜板。两个小姑娘手牵着手出了门。她们要去潘家码头乖船前往县城。现在阿梅就是菊英的主心骨。菊英紧紧拉着阿梅的手心里踏实多了。

        初冬的下午,风一吹就有树叶从树上掉下来,路边偶有几颗不知名的小花倔强地在风中绽放。阿梅和菊英顾不上欣赏这些小花,匆匆的走在乡村的小路上。阿梅和菊英很快来到了潘家码头。乘上了开往县城的小船。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他们终于站上了青山桥码头。两人并肩站在桥上,相视一笑,长长的舒了口气。这一段路阿梅认识。她带着菊英走过警察署。经过那两个石狮子,再往南走几百米就是西横街。菊英大姨家的绸缎店就在这条街上。两个人没费什么事就找到了金家绸缎店。两个小姑娘站在绸缎店门口时,一个伙计模样的人正准备打烊。这个小伙计正准备把剩下的两块排门安上,见到两位小姑娘来到门口,忙对她们说。:“打烊了,明月请早。”“我们找人。”阿梅和菊英异口同声地答道。这时从店铺后院走出来,一位富态的中年妇女。穿一件杏黄色绸缎旗袍。在黄昏时分,整个人依然流光溢彩。这就是菊英大姨留给阿梅的深刻印象。菊英姨妈一脸惊愕的认出了菊英,那个她死去妹妹唯一的孩子。菊英一头扑到姨妈的怀里,哭了起来。菊英姨妈听了她的遭遇。恨不得连夜赶到潘家镇找蒋裁缝和那个女人论理。菊英姨妈招呼两个孩子吃完了饭,又收拾出一个房间。她对菊英说。:“孩子,你以后就住在大姨家,给大姨作伴。你爹那,明天我就去找他理论。”

        菊英的姨妈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丈夫最近又去上海开了一家分店。菊英总算找到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

        蒋裁缝傍晚收工回家,发现女儿不见了。他慌了神质问菊英的后妈。“人去哪了?”菊英的后妈进门见门依然锁着,就径直往后院做晚饭了。此刻听到丈夫质问,一脸茫然。细看那锁原来已经脱落。蒋裁缝开始痛骂这个女人。他说如果菊英有个三长两短,也请那女人滚出这个家门。蒋裁缝后悔没有早点拿出男人的威风,让女儿受了委屈。那女的第一次见丈夫发这么大脾气一时没敢吭声。

        天色已晚。蒋裁缝拿了手电筒就出门找菊英。路上有人告诉他,下午见到菊英和阿梅在一起,他就往阿梅家走去。蒋裁缝原本不同意让女儿去当童养媳。那个女人一直在他耳边说那个人家有地,家境不错,男孩老实,只是人长得矮一点而已。现在只是说亲,等菊英到了十四五岁再嫁过去。晚饭时跟菊英说起这事,菊英反应很强烈。说着说着和后妈争执起来。菊英顺手一推,不料推倒了站在后妈身后的弟弟,弟弟大哭。后妈顺势倒地捶胸顿足,说要收拾衣物回娘家去。蒋裁缝当时被闹得头都大了。一怒之下把菊英锁在了房中。他只想让菊英冷静一下,不要再和后妈争吵起来。他想第二天收工回来就把女儿放出来。不料女儿竟然不见了。此刻他担心起菊英的安危来。

        阿梅娘见菊英爹来了。知道是为了菊英的事。蒋裁缝听说菊英和阿梅一起去了县城大姨家,终于安下心来。阿梅娘责怪了蒋裁缝几句,说他不该让女儿去当童养媳。将裁缝辩解道:““这事还没定,只是议一下而已。”说完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

        第二天,菊英的大姨风风火火地赶到了潘家镇,还带着那个小伙计,小伙计长得孔武有力,一下子镇住了蒋裁缝和那个女人。蒋裁缝陪着笑脸招呼婆娘给大姨子倒茶。茶来了,大姨抓起茶杯往地上猛地一掷,茶水四溅,茶碗摔成两半。菊英后妈赶紧往后院躲,被大姨喝住。大姨开骂,她的嘴巴像个连珠炮,容不得蒋裁缝夫妻分辩半分。末了,大姨说。“菊英不回来了,她跟我过!”说罢,拂袖而去。阿梅目睹了整个过程,觉得真是解气。菊英家门口围满了看热闹的街坊邻居。大家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这件事以后。菊英的后妈出门总是低着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骄横。

        菊英如今就住在县城大姨家。阿梅没有想到自己也将来到县城,她俩将在兰陵市相见。

        船老大招呼大家坐稳,马上就要开船了。西北风呼呼地吹着。载着阿梅和刘叔的船扬帆前行,向着兰陵市进发。船快速的向南行驶,枣江河两边的柳树纷纷后退。柳树上早也不见嫩绿的叶子,只剩枯干的枝条在寒风中摇摆,一如阿梅此刻忐忑不安的心情。


  https://www.bqbwx.cc/87664_87664033/273001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