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黛玉不死 > 第82章 岁岁安

第82章 岁岁安


转眼已经过月余,这中间顾瑾瑜只拜托回京的人带了一封书信。那书信中的字数不多,讲的事情零零碎碎的,墨痕也不太相同,信纸更是磨的有些皱皱巴巴的,黛玉一看便知,他是将信纸带在身上,有时间的时候便写一两句,可每次写的也不长,料想是西南的局势有些紧张,他空闲的时间很少。

        从顾瑾瑜的书信中,黛玉知道,当日他本意只是想到西南看看情形,确认一下叔公的安全,可去了那边之后,亲眼见识过战场生死厮杀,残兵凄苦,士气低迷,便决定留下来,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大头兵,加入军营,每日和士兵门一起操练。

        可最初顾瑾瑜进军营,也不过是为了给顾炎良争一口气。

        朝廷的兵马安逸的太久了,可战场的厮杀从来就是你死我亡,顾炎良连打了几场败战,意识到这些士兵若是不练练,迎接他们的只会是更残酷的战争,于是,每每借着出兵的空隙练兵,可朝廷的士兵大多都是些十几岁的少年郎,不曾见过顾将军昔日的威风,只知道他带着大家打了败战,还死了不少人,从心里不服他,因此训练多有懈怠,好在这个时候顾瑾瑜也赶到了西南。

        顾瑾瑜亲眼见过顾炎良在军队中艰难处境,毅然加入军营,想要帮他脱离困境。关于此事顾瑾瑜在信中所写不过廖廖几数字且句句都说安好,但是黛玉稍微一想就能明白,他一个世家子弟进了军营即便是后来被认可了,前头受到的刁难和排挤只怕不会少。

        黛玉原本想修一封书信让信使帮忙带回去,可那信使急着回去交差,这事也就耽搁了。

        冬天到了,动不动就冷的让人心生寒意,街上的行人也较之往常少了许多,京城好像一瞬间就静了,看似冬天到来的缘故,可即便是往日热闹时节,黛玉也不曾为街上的繁华动过心思。

        一日,天气晴好,黛玉和奕环在院子里饮茶,黛玉无意说了一嘴,”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冷清。“奕环听了,足足顿了一会,意味深长的看了黛玉一眼,才道:”我倒以为,今年冬天京城热闹了许多,我听皇兄说,今年是个丰年,百姓们收成不错,是以人人心生欢喜,也有了闲心过年,街上倒是比往年热闹了呢!“

        黛玉听闻奕环这么说,便不说话了,低着头拧了一口茶,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这偌大京城,怎么可能因为少了一个人就显得冷清了这许多?

        那日之后,迁居到东城的贾家派人来了林府一次,说是宝玉跑了有段时日了,贾家人怎么也找不到他,原是不想来叨扰黛玉的,但是贾母急病了,家中人无计可施,无法只能来求问黛玉今日是否见过他,有没有法子帮忙找找人。

        可是此事即便黛玉有心也力不从心,自从昔日贾府一别,黛玉便再也没有见过宝玉,昔日最喜在他面前晃悠的人,就那么无声无息的消失不见了。对于宝玉她虽曾经有怨,但是后来也想明白了,她和宝玉之间原也不是他的错,便渐渐放下了,再加上前尘因果作祟,她对宝玉,始终是感念在心,此番听闻他不见了,当即便派人出去帮忙寻一寻。

        此一寻,便是半月有余,仍然半分音讯也无,京城的雪越下越大,城外积满厚厚的一层雪,足有二尺来高,再无法出去寻人,此事也就此搁置了下来。

        听闻贾母病的越发的重,黛玉不免心软,虽知贾家未必会欢迎,期间还是去瞧了一次,也是幸好去瞧了这么一次,要不然她免不了要抱憾终身。

        腊月十五日,贾母病故,享年七十有一。

        饶是如此,贾家也不肯派人来传黛玉,还是住再城东的吴嬷嬷心疼她,特意来了了一趟林府,将此事说与她听。

        黛玉冲冲赶到贾母的灵堂,说是灵堂,其实不过是草草扯起了一块白帆布,棺椁也是用的最寻常的木头,足可贾家日子之拮据。贾母在世时,吃穿用度向来都是最好的,天下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不重样的吃,也不过吃一个月的光景,不成想她在人世的最后一段时日却将人生的孤苦尝了个遍。

        贾母虽有过错,黛玉却不想她最后走的不体面,遂派人去去买一副好些的棺椁来,可好的棺椁大多都是被京中的富贵人家定了,她多方打探都求而不得。

        “京中的棺材铺连一副好些的棺椁都没有了吗?”

        荣光打量着黛玉的省色,小心翼翼的回到:”京中的几家棺材铺子,我们都跑遍了,大多都是人家定好的,能定副好棺椁的人家,不缺银子使,花再多的银子,人家也不愿意转让。“

        黛玉思量的片刻,突然眼睛一亮,道:“紫鹃,陪我进宫,我想到办法了。”

        紫鹃刚想问是什么办法,却突然想到昔日贾母曾经是有给自己置办过一副棺椁的,只是贾府被吵家后便留在贾府,现如今,荣国府被贴了封条,要想把棺椁取出来用,只有去宫里求皇帝的恩典,思及此处,紫鹃恍然大悟,连声应和,跟着黛玉的脚步上了马车,往宫里去。

        好不容易求回了棺椁,黛玉又派人回去取了银钱,置办了葬礼一应用物,贾家剩下的一干人等,心里都对她有气,原不肯接受她的好意,后来是贾赦不想贾母荣华一身,最后落个破落下场,发了话,“那也是你的外祖母,你尽份孝心是应该的,再不济,就当是替我那死去的妹妹尽份孝道。”贾赦发了话,其他人再不敢说什么。

        贾母的葬礼办完,已经是十天后。

        眼看就要过年了,顾瑾瑜那边却音信全无,黛玉借着年关之际去给顾府送了一次年货,本意也是想打探一下顾瑾瑜的消息,却不想,顾府这边也是一点消息也无,顾夫人成日忧思,整个人都清瘦了不少,黛玉陪她聊了会天,倒没有刻意去宽慰,只是聊这一会却让她的心思流转到了别处,心情倒是好了不少。

        午时顾夫人留黛玉在府里用了饭,饭后,又一起到园中消了食,顾夫人似是不舍黛玉离去,消了食,又安排人上了茶点,直到顾夫人有人困意,黛玉才起身告辞,走时,顾夫人挽着她的手,硬是把人送到了门口,嘱咐黛玉多来跟她聊聊天。

        转眼除夕已至,黛玉无心家中琐事,便由清流做主在屋子各处挂了红灯笼,院中各处重新上了一遍朱漆,府里的吃食,许清流也只敢斟酌着加几样,其余的黛玉不发话,清流也不敢拿主意,眼见要过年了,多少是显得有些冷清。

        未时,黛玉还在休憩,紫鹃冲冲推门进来,也不等黛玉醒转便道,“县主,快起来,来信了。”

        黛玉躺在床上,呢喃了句什么,便翻身想要再睡,紫鹃正欲再唤她,却见她突然坐起,“来信了?那里来的信?”紫鹃还来不及回答,她又道,“快拿来我看看。”紫鹃无奈,将信递了过去,问:“县主希望是哪里来的信?”

        平日里,若是紫鹃这般问,必要被黛玉嗔怪两句,可此事黛玉却不根本不想说什么,因为那信封上的字迹,她在熟悉不过了。

        黛玉拿着信封,想将信封撕开,手却有些抖,平日里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今日却分外的难,紫鹃在一旁看着,黛玉不免有几分尴尬,紫鹃也想给她留个独处的空间,便转身退了出去。

        好一会,黛玉终于将信封拆了开来,信封上竟然是一丝痕迹也无,可想拆的动作多么细致。顾瑾瑜的信封中有一封书信和一个绢帛包裹的东西,黛玉先拿了书信来读,其间不过寥寥几字“今年的第一株梅花开了,想与你共赏之,望你,岁岁安。”

        黛玉逐字逐句的将这句话读了十几次,才意犹未尽的将信纸放下,转而拿起绢布包裹的梅花,先在鼻间闻了闻,而后细致的将绢布打开,露出了一株有些干涩却依旧鲜艳的红梅。

        再从房里出来时,黛玉的脸上挂了笑,吩咐雪雁准备笔墨纸砚,当即写了几副对联让人挂了,又让紫鹃拨了银子,让小厮们都上街采买去,想吃什么用什么都采买回来,一并从公账里出,另外还给府里的丫鬟小厮每人封发了三两银子,诸事安排妥当,府里的气氛一下就热闹了起来,这才有了年味。

        府里众人知道黛玉因何高兴,此番算是拖了顾瑾瑜的福,心里不免也念起西南那位的好来。

        阳春三月,西南八百里加急传回战报,顾将军收复西南,不日便班师回朝,京中沸腾,百姓无不欣喜。听闻此次顾家小公子带着百来号人夜袭敌营,生擒了西南王,立了大功,归朝之日便是加封之时,朝中众臣纷纷来太傅府邸道喜,可顾瑾瑜的所作所为倒是让众人意外。

        从西南回朝,按正常的行军速度,至少也要走上半个月,眼看还有3日抵京,顾瑾瑜思家心切,便一人一骑快马加鞭先回了城。

        夜半十分,黛玉被一声惊雷炸醒,外头下起了今年的第一阵雷雨。好在春时,空气舒畅,天也暖了,下了雷雨反而好眠,不一会又睡着了。这一睡不知道多久,隐约间,黛玉感觉有人在叫她,迷迷糊糊睁眼,见是紫鹃站在床头,手里拿着她的外衣,黛玉迷惑不解,就听紫鹃说:“县主快起来,顾少将军回来了。”

        “顾少将军?“黛玉初时,没反应过来,想了一会,突然灵光一闪,是了,顾瑾瑜在军众屡立奇功,如今已经是将军了。

        ”不是要半个月才能回,如何这会就回来了?“黛玉边起身边问,任由紫鹃摆弄自己,给自己穿衣。

        紫鹃一边给她穿衣,一边说:”想来是自己骑马先回来的,估计还没过府,风尘仆仆的,身上都是湿的,这会子,荣光带去清流少爷的院子里换衣服了。“

        自从黛玉认了清流当义弟,府里便也管清流叫少爷,原本众人颇有微词,这段时日,清流打理府宅加上经营酒楼都颇有些手段,渐渐的大家便也都信服了。

        黛玉穿好了衣服,就往许清流的院子里走去,显然是有些急了,紫鹃提醒道,“兴许顾少将军已经换好衣服去前厅了。”

        “哦,也是。”黛玉脚步不停,“他赶路兴许饿了,我自己去前厅,你去吩咐厨房准备些吃的送来。”

        紫鹃依旧跟着她,说:”方才就已经吩咐过了,只让人准备了些清淡的,刚赶了路,油腻荤腥的怕是不宜。“黛玉点头,一路上再无话。

        她脚步不辍,可等她到前厅时,顾瑾瑜已经在前厅了,依旧是那副松柏模样,隔着衣服却明显能瞧出精壮了不少,相比从前的文气,更添了两分武人的英武气。瞧见黛玉走来,顾瑾瑜率先挂起了一个笑容,一日昔日黛玉在合欢树下瞧见的模样。

        两人谁也没有先开口,倒是让小厮抢了先,”县主、顾少将军,饭菜备好了,可是现在用?“

        ”不急。“

        ”恩,摆上。“

        这会子两人一起开口,小厮有些为难,左瞧瞧、右瞧瞧,不知道听谁的,他们一个想先絮叨两句,一个担心对方挨饿,具是惦记着对方,最后顾瑾瑜妥协,说道:”听你家县主的,摆上吧。“

        顾瑾瑜想来确实是饿了,不出半柱香的功夫,足足吃了三碗小米粥,黛玉看的心颤,忍不住问道:”怎么这般饿,可是路上饭菜不合胃口?“

        ”没有,急着回来,赶了一天的路,没顾上吃。“说完自己又补了一句,”也不对,吃了些干粮,不饿,就是在军中习惯了,吃的粗鲁了些,让你见笑了。”

        黛玉知道他是宽慰自己,便不再多言,只说:“可还要再添些?”顾瑾瑜摇头,揶揄道:“不了,够了,别想让我一次性吃够撵我走。”

        “我何曾撵过你?”见顾瑾瑜吃利索了,黛玉便吩咐人把碗筷撤了,担心他路途劳累,原本想要安排他去林少臻屋里先休息会,可顾瑾瑜推说有话要说,不肯走,黛玉无法,就遣散了下人,听他说些什么。

        ”说吧!现在没人了。“

        顾瑾瑜却有些怯了,几次三番想开口都欲言又止,黛玉以为他是要说些,想呀、爱呀的酸词,又面皮薄说不出口,就提议先回去休息,明日再说,可他又不依,最后扭扭捏捏才开口道:“我就是就是……想问问你,恩,问问你,可愿跟我成亲。”

        顾瑾瑜开了口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了,便一股作气说了,“我再西南立了些军功,等大军回朝时,皇帝必有嘉奖,若是你愿意,我明日便先回府,禀了父母双亲,到时候觐见之时,就请陛下赐婚,我必定给你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我提前回来,便是为了此事,你可应我?”

        黛玉不成想顾瑾瑜一玩就玩个大的,她心里自然是愿意的,可事出突然,她突然忘记做出反应,足足呆滞了好半响,顾瑾瑜便以为她是不愿意,多少有些失落,但是还是提着精神说:“没关系,你不愿意也没关系,我知道我现在还配不上你,明年,我会参加科举,若是有幸摘得桂冠,我再来求你,到时候你还不愿意,也没关系。”

        “愿意,我愿意的。”黛玉不愿意顾瑾瑜贬低自己,看着他,无比清晰的说道。

        至此,顾瑾瑜心满意足。

        两日后,顾瑾瑜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皇帝赐婚,皇帝欣然应允,不仅下了圣旨给两人赐了婚,并恩准黛玉从宫中以公主之礼出嫁。

        半年后,黛玉以公主礼从宫中出嫁,百姓排了十里长街,自发来祝贺两位新人喜结连理。

        【正文完】


  https://www.bqbwx.cc/79162_79162811/252907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