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此间月明 > 第8章 咏怀

第8章 咏怀


书房门被敲响时,砚台里的墨汁已经干透了。

        撑着额角闭目养神的宋文赋打了个哈欠,将夹在指间的笔杆握正,扬声让外面的人进来。

        门板一开一合。

        案几上的留牍堆摞得只漏出一仄狭缝。

        缝里的县官懒洋洋地坐在圈椅里,幞头不觉睡歪了两寸。

        僮役习以为常地绕步走到书案后,双手递出一封沾了泥的信件道:“县令,金陵城的雨花露运到了。点算过数目,拢共是十斗,应付三十六贯又二百七十文钱。”

        宋文赋展开信纸,羊毫尖蘸了蘸笔洗水,批复道:“嗯,找管账的支钱去吧。”

        “是。”僮役恭敬地揖着手,“另外,送酒来的那位娘子说是有案要报。”

        “报案?”宋文赋挑了挑酸乏的眼皮。

        堆在他面前的案子还不够多?

        一个金陵城来的姑娘,前脚踏进曲江县的地界,后脚就有案子要报?

        宋文赋把批写了款项的手信递回给僮役。

        正想吩咐他照例带报案人找录事存一份供状即可,话到嘴边,宋文赋问道:“送酒来的有几个人?”

        僮役答:“只有那一位娘子。金线绣的罗裙上全是泥,说是进城前遭遇了二十来个山匪,同行的护院仆婢被杀光了,她是侥幸驾着牛车逃命的。”

        二十来个?

        年关前也有农户来报过山匪抢劫案,当时说的好像是十来个吧?

        宋文赋烦闷地皱紧了眉。

        去年在长安城找吏部疏通打点时,都说状元郎被钦点任职到曲江县。谁成想会是这么个天灾人祸的鬼地方!

        这群山匪也真是仗着立投名状的逃户多了,越发的嚣张,连官府求雨的祭酒也敢抢。

        摸准他城墙里边的事务已忙得自顾不暇,没功夫为这二十来个的人头特地上折冲府请兵杀到城外去是吧?

        等着过两天,他表弟裴二的船一靠岸——哼,且看他这个自幼横行涿州府的宋大郎如何腾出手来收拾那些个没眼见的刁民!

        宋文赋深吸一口气,怨怒强压下大半。

        拈过信纸的指腹沾惹了细微的脂粉香,随着鼻息潜入肺腑。

        囿于春困的宋文赋,灵台顿醒。

        被公务琐事淹没扑昏的头脑恍然忆起,近花阁掌事的虔婆子向他推介金陵城新近风靡的雨花露时,曾提道:“正巧十三娘我呀,花重金买下了挹翠楼里身价最贵的江都知,便可由她顺路从金陵买了酒带来。”

        “届时县令您筹办的花朝节祀典上,若能安排她当众献乐一曲,以悦天听……”

        尤十三娘暗自在心里盘拨着招流引客的算盘,一瞥眼发现醉脸醺红的宋文赋似乎压根没听进去几句话。

        她咳咳地清了清嗓,委婉地强调道:“宋县令,挹翠楼您知道吧?金陵城最华艳的风流地……”

        宋文赋没去过金陵城,也不知晓什么挹翠楼。

        不过,此刻瑟然的香粉气,幽如霜影怜风露,咬住襟怀缓缓休。

        竟难得地比平康坊里最甚娇羞的名伎还要诱人心神。

        江风妙坐进宋县令吩咐人为她准备的马车时,云姜刚巡完街回到衙门口。

        他扶着腰间的横刀,问向守门的差役道:“那位娘子是遭了劫来报案的吗?怎么裙上全是泥。”

        差役顶着日头,似笑非笑道:“永昌坊近花阁的,来给县令送花朝节祭祀用的酒。”

        云姜无言地叹了叹。

        曲江县的雨水没着落,酒水倒是能十里百里地挑进来。

        一斗好酒三百文。怎么轮到开仓赈灾的时候,又要抠抠搜搜地说公库里没钱了呢?

        东风骤起。

        一张告示从衙门口的布告栏上吹落。

        云姜追了两步捡起来。

        是早前长安城传过来的海捕文书,通缉的是左千牛卫中郎将孟晖的长女,罪同谋逆。

        文书上的画像被数月的尘霜浸染得乱了工笔。

        云姜一时找不到浆糊重新刷贴,只好先将这略见脆硬的纸张妥善叠好,暂且收放进衣怀。

        曲江县的风一旦吹起来,便是没完没了的。仿佛天公不作美,生生连半片遮头的云也不肯留。

        家里的田产歉收,吃不上饱饭的老艄公撑着竹篙,迎着风,踩着草鞋的脚趾头龟缩般地攒足了劲。

        乌篷船却仍搁浅在曲凹的溪道中,蜗步难移。

        艄公抬手擦了擦额角被风吹冷的细汗,讪讪地同端坐在船尾的书生客打起商量道:“县里断断续续旱了快一年,水路不好走,此刻偏又有风作对。候至这阵风停罢,未料得要多久。”

        “客官,要不您索性下船走着去?权当年青人活络活络筋骨。”

        书生客未消多想,随和地应了句好。

        艄公的语气顿时松快了些,指路道:“沿着溪流朝南约莫三里地,隔着湖就可以望到县北边的永昌坊了。”

        书生挎起包袱,按照在津渡处雇船前说好的价目,折算出路费付给老艄公。

        皲裂的手犹豫了下。没能把客送到,艄公心中有愧。

        可是一家四代七口人,最小的曾孙尚未满月,他不得不赧着老脸收下这份操劳钱。

        待裴生终于走到秋娘湖时,风依旧在吹,吹得湖畔柳枝烟濛濛地垂入水,洇绿了一池春色涟漪。

        涟漪迭迭,同心而泛。是因风邪?是因柳邪?

        痴书生自娱地笑了笑,手掌搭到眉骨上,眺看着伫立于湖对面的永昌坊。

        高楼抛红袖,华灯照碧云。

        曲江县的旱情至今未解,纸醉金迷的声色场里却从来都不缺珍馐,不缺酒,如同不拘尘泥的海市蜃楼。

        楼阁之上,有一只风筝徜徉于云间。

        涿州府的习俗是会在风筝高飞时将提线剪断,以寄托鸿愿。

        不知曲江县是否有同样的讲究,抑或是放筝人技艺生疏,不留神扯断了线。

        裴生望着那只风筝在半空中身不由己地旋了几个圈,随后似孛星般,无力地栽落到湖堤柳梢头。

        本朝的文人墨客,大凡是以青楼起诗兴的。

        但是对于天子倚仗的朝廷官员而言,公开狎妓到底有碍观瞻。因此永昌坊的近花阁,前有东正门,后有西侧门。

        江风妙扶在二层高的小竹楼上瞧准了风筝跌下去的方位,提起裙摆一股脑地跑到了西侧门。

        今日值守的小哥,面相颇生得温善。

        江风妙抚了抚心口,上前搭话道:“小哥,我的风筝跌在外边了,可以帮帮忙让我出门捡回来吗?”

        “跌在外边?”秦慎想了想,问道,“断了线的风筝,还捡回来做什么?再买个新的就是了。”

        江风妙道:“是我害它断了线,自然得费心把它找回来。或埋花树下葬了,或烧成齑粉扬了,总不能任它孤单飘零,被人践踏在脚下。”

        小哥默了默,审度起面前女子的妆束道:“你是,金陵城来的江都知?”

        江风妙不明白他为何没头没尾地说出一句这样的话,犹疑地点了点头。

        “行,你去捡吧,记得尽快回来。”

        小哥答应得痛快,江风妙心下却更加犹疑了。

        “要不,你跟我一道去,看住我?”

        “你不怕我逃跑吗?”

        秦慎道:“你来近花阁的当天,我便听院里的同侪说了你从山匪刀下险然逃生的故事。”

        虽然闲言碎语中,关于一介女子浑身污泥、独自脱险的推说,粗鄙得近乎不堪入耳。

        但是,“要逃,早就逃了。”秦慎放宽了心道,“我还要守门呢,就不陪你去了。我相信你会回来的,路上小心。”

        小哥的神情,看起来比江风妙本人还要笃定。走出西侧门几步后,她忽然察觉,方才他的话语里顺嘴说到了“同侪”。

        一个花柳地的守门人,居然知道同侪这个词。

        不简单。

        江风妙沿着秋娘湖寻了没多远,便遇见手里只有风筝没有线轴的书生郎。

        “这位郎君,请留步。”

        一截丝罗广袖猝不及防地拦在了裴生面前。

        青衫书生怔了一瞬,连连退开,敛下目光询问道:“这位娘子,有何贵干?”

        江风妙同他说道自己遗失风筝的前因。

        裴生听罢,递出风筝道:“娘子看看,会否恰是在下所拾的这只?”

        两双深拢在袖里的手,一执,一放,咫尺交错。

        午后的日光透过耳坠末的琥珀石,粼粼地折照在皙白的颈侧。

        裴生垂着眼,只敢将视线投向潋滟的秋娘湖面。

        风筝上的断线由两股纤弱的细麻捻合。

        糊在竹篾上的纸张纹理粗糙,颜料晦暗。涂绘出来的彩蝶全无窈窕的生机,倒像是乱坟岗里枯槁瘆人的扑棱蛾子。

        这般廉价的货色,显然正是尤十三娘敷衍买来打发院里姑娘的那一批玩具。

        虽然平日里的衣装饰物皆是方圆十里内贵无可贵的上品,但江风妙终究是签了卖身契的乐籍女。

        按规矩,她是不能私藏恩客的赏钱的。

        除非客人耳提在命地与虔婆子叮嘱道:“这是大爷我赏赐给妙奴的,你万不许私吞!”

        可是没有哪个恩客愿意看到卖身女攒够钱财后,自顾自地赎了身。

        他们慷慨地期待着举杯贺她从良为妾的那一天,却也同时绝不容许江风妙从他们身上谋求到丝毫自赎自救的机会。

        为伎,为妾。

        “妙奴”这个名号,他们要冠以她一生一世。

        步摇罗裙,是尤十三娘为美名在外的江都知量身打造的金丝笼。

        真正的江风妙,贫贱得买不起一只像样的风筝。

        “不错,这正是我失落的那只风筝。”

        女子良久才有回音。

        心细的书生听出她语中的隐约涩意,以为是自己涂画了风筝的缘故,连忙揖礼致歉道:“在下误以为这风筝断了线,便会为人所弃,所以自作主张题了一首咏怀诗。唐突了娘子,还请见谅。”

        濡墨数载的锋毫,蘸湖水一笔,便挥斥方遒。被柳枝刮破的纸面上,行云流水地书道:

        上虞有祝女,乔装入学堂。

        三载修得书卷气,无人察觉胭脂香。

        十里长亭问梁伯,可知英台是女郎?

        鸳鸯悄语隔墙闻,嫁衣绣作马家裳。

        恨知身无飞霞翼,此心付与蝶双双。

        江风妙微笑着摇头道:“没有唐突。是咏你怀,亦是咏我怀。多谢郎君赠诗。”


  https://www.bqbwx.cc/56247_56247071/270671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