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此间月明 > 第10章 风疹

第10章 风疹


二月十五,花朝节。

        金陵城运来的雨花露,在求雨的案桌上供奉了一斗,被县令县丞县尉等大大小小叫得上号的官吏各端着碗浇到地上,献祭了一斗,又分给前排围观的百姓每人尝一盅,与民同甘了两斗。

        余下存于某人私库中的三斗,在祭典顺利结束后,坐着马车摆到了近花阁里的庆功宴上。

        尤十三娘难得拨冗,亲自笑呵呵地将一行贵客迎入风来水榭中,莺儿鸟似的声喉朝着竹楼上吆唤道:“妙奴,花钿点好了没——”

        一年前被榷茶使打瘸了右腿的韦县丞,身体不良于行,眉梢倒是雀跃:“十三娘,终于肯放你那位吊足胃口的江都知出来接客了?”

        尤十三执起温好的注子道:“可不是嘛,今日是咱们江都知在曲江县挂牌子接客的第一天,自然是要接待咱们县里最尊贵的客人们。”

        她从容地走到主位,为宋县令斟酒,又打量起与县令并肩同桌,周身气度亦端庄的书生道,“这位郎君很是眼生。”

        宋文赋道:“这是本官的姨亲表弟,姓裴。”

        尤十三亦为裴生斟满一杯道:“眼生,说明要常来。还请裴郎往后也要多多来咱们近花阁,来捧妙奴姑娘的场呀。”

        裴生扯起嘴角,腼腆地笑了笑以示回应。

        今日他身上套的外袍,仍是那件浆洗得发白的青衫。

        尤十三碎着步子,殷勤地为各位官爷侍酒。

        梁广拿起酒盏,一饮而尽。舒坦!

        入喉回甘,清鲜爽滑。

        难怪只懂得看娼伎货色的虔婆子,去了一趟金陵城后,也对这酒念念不忘,连番惦记着劝县令买来。

        梁广啧着嘴角的酒味,顿觉得为了买这雨花露,从公廪里掏出那三十六贯又二百七十文钱,也不算是亏。

        他看向辗转于席间招待的尤十三,冲她招了招手,“十三娘,你怎么只给我倒了半杯,快来满上!”

        尤十三哎哎地应他,踩在织花地毯上的足步婀娜无声。

        “没满没满!你再多倒点。”

        梁广粗咧咧地嘟囔,“又不是你花钱买的,抠搜什么。”

        尤十三堆着笑容,好脾气地安抚道:“这雨花露的滋味再好,也抵不上活色生香的美人呀。”

        “梁县尉,您若是此时捺不住地贪杯了,待会子酒的后劲上来,您两眼雾蒙蒙的,错过了妙奴今晚的盛妆初登阁,那便是千杯来换亦可惜呀!”

        梁广嗤鼻道:“你个虔婆子,惯会夸海口。”

        这个江妙奴,白天蒙着面纱在祭典上出现过。抱着个梁广记不清楚叫什么名的乐具,弹了首梁广听了头发昏的雅乐。

        清汤寡水,不得劲。

        尤十三听到梁广语露不屑地吁了一声,娇嗔道:“县尉这话说得没凭据。当初这雨花露,也是我劝您和县令买的,哪里胡夸过半分虚言?嗯?”

        正说着,一抹素修的倩影出现在水榭的踏阶前。

        梁广当下再吁了一声。

        这白茫茫的装束,如丧考妣。他是来寻欢作乐的,又不是来灵堂吊唁的,最讨厌这些自命清高的才女。

        然而待江风妙缓缓步入堂内后,四周灯烛明绰,竟辉映得薄衣烁烁,浮光耀躯。

        金线缕明珠,宝钗约峨髻。萧萧白雀翎,翙翙如鹤羽。

        两靥点银妆,腰间旋蹀躞。手持摇铃鼓,暗遗袖里春。

        依坐于美人靠的乐伎班子转轴弹作《临江仙》,丝竹悱恻,秦筝碎玉,鸣磬泱泱,笙歌破梦。

        韦县丞摊开掌心,接盛住一枚香风袭落的花钿道:“真乃神女也。”

        梁广咽下喉中津液,凑到尤十三娘的耳边问:“睡一晚,什么价?”

        尤十三的眼角笑出了细纹,“春宵一刻值千金。咱们妙奴,只需这个价。”丰腴的五指翻覆着比了比手势。

        梁广咋舌道:“五贯?”

        这么贵?

        十三娘笃定地点点头。

        梁广口干舌燥地再灌下半盏雨花露。衙门的薪俸迟迟拖欠,看来他得另想法子谋闲钱了。

        高坐于主位的宋文赋,赏玩着曳曳于席下的女子,也灌下了一盏酒。

        今日的江氏,矜姿如鹤。

        而他此刻脑海中品味的,却是当日她送这酒到县衙时,那一身被污损扯乱的衣裙。

        舞毕,江风妙要回竹楼上抱她的凤首箜篌来奏曲。停在台阶下提鞋时,发觉与宋县令同坐一桌的裴生也离了席,走在她身后。

        她趿着鞋走远两步,给他让了让位置,但是裴生依旧避嫌地候在檐柱旁,两手交拢在衫袖中。

        江风妙弓着腰,手指勾了下鞋背,“郎君的伤怎么样了?”

        裴生或许未料到她会同他搭话,轻轻地啊了一声,随后道,“伤口已经结痂了,多谢娘子的灵丹妙药。我虽是个不练武力的书生,但身体还算得上强健,这药我没用去多少,便先还给娘子傍身吧。”

        江风妙抬起头,看着他当即从怀里取出来的小瓷罐,目光朝上飘了飘。

        这药罐,他一直随身带着?

        看他方才回话前的迟钝样子,不像是特意预备着今晚为还药而来。

        如果她没有开口寒暄,这药罐,还会被他恭恭敬敬地揣在怀里放多久?

        江风妙亭亭地站起,遂着他避嫌的礼数将自己的手藏进袖子,把药接过,又瞟见他异常红肿的手背,问道:“你一个不动武的书生,怎么用来写字的手,又添了伤?”

        裴生听见她的话,收回手时有意无意地把袖口捋得更下了些。

        江风妙等着他回话。

        书生沉吟片刻,吐露实情,“是娘胎里带来的毛病,一碰着猫就会发风疹。”

        “猫?”江风妙的眼神转了转,“我那晚把你拦下时,你怎么不同我说呢?”

        裴生听出这语气似责人,亦责己,便宽解她道:“娘子放心,这病在我身上不是第一回发作。其实并不疼,只是痒得难耐,这新添的伤痕实是在下没忍住,一时挠狠了劲罢了。”

        说着,他故作轻松地笑了笑。

        江风妙低低地哦了一声。

        治伤的药罐,重新塞回了他手里。

        这次她的手没有被宽大的袖子掩住。

        “原来是风疹。我还以为你脸上红通通的那两团,是因为害羞呢。”江风妙说着,头也不回地上楼了。

        裴生更衣回来时,水榭中弦音已淙淙。

        箜篌弹拨的是旧曲,江风妙唱的是新词。正唱到的这句词是,三载修得书卷气,无人察觉胭脂香。

        韦昌拊掌道:“江都知名不虚传,真是好词。”

        “县丞谬赞。”江风妙道,“这词,实为座上裴郎所赋的咏怀诗。”

        “哦?”韦昌侧首看向站在堂下的青衫书生,另眼道,“不想裴郎竟有如此文采,何不学你哥哥考个进士做县令去?偏要灭了志气做门客,可惜可惜。”

        裴生将脱下的鞋履摆放整齐,转头探了探座上表哥的脸色,谦言道:“区区不才,实是江娘子妙音,衬如丹砂白雪衔松烟。”

        江风妙弦上微顿,明眸善睐,莞尔回敬道:“托有郎君佳句,只是金盏银台借幽妍。”

        才子佳人,有来有往。

        觥筹交错间,宋文赋仰首吞下杯中凉透的酒,面色如常。

        冷酒易醉。

        散宴时,宋文赋是醉得最厉害的那个。

        有江风妙坐镇,尤十三娘便不必整晚腆着张老脸杵在宴上伺候了。这行当,她干了二十年,早已厌倦了。

        曲江县因为旱情,这一年来的世道愈发不景气。因此近花阁里豢养的仆役不多,今晚分派在水榭这边伺候的仅三两个。

        被这三两个仆役合力架起来的宋县令,两腿撇在地上,活像个耍赖的稚童,嘴里不停地嚷嚷着:“我不走,我还要喝!我今晚就住这儿了!”

        裴文钦:“……”

        住就住吧,也不是没住过。

        裴生扶过表哥,颔首与同样醉得糊涂的县尉录事等人行别礼。

        那三两个仆役,或帮忙搀着瘸了右腿的韦昌,或张罗着为官爷们安排归家的马车,或跑去东院探路,看看今晚还有哪一厢暖阁空着能给县令留宿。

        江风妙回了竹楼上的卧房,乐伎班子亦随之退场。

        四面敞空的水榭中,宋文赋醺红了眼,臂弯勾着表弟的脖颈,“裴文钦,你别不识好歹。”

        裴文钦抿紧唇,这句话他耳熟得很。

        他的母亲裴薛氏是难产亡故的,生前提着最后一口气求稳婆剖腹救她腹中孩儿的性命。

        稳婆怕担事,摒开裴薛氏纠在自己裙摆上的手,逃也似的奔走了。

        陪产在床边的宋薛氏不忍辜负妹妹的遗愿,两股战战地举起刀,拼着一丝气运将外甥平安地接生下来。

        彼时裴文钦的父亲在京师任职。

        会元二年,宫中兴土木。

        散朝时,裴父看见络绎不绝的牛车拖运着齐根伐断的翠柳树,浩浩荡荡地穿过芳林门。

        这是在为北禁苑里要修建的饮天台腾地方。

        穿着官袍的裴父诤言道:“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未几,便被贬去了岭南,不消半年就病逝了。

        未满周岁的裴文钦被姨娘接住到宋家,与表哥宋文赋同桌而食,同入学堂。

        父亲是个书生,他也长成个书生,写得一手好字,惹来先生夸,惹来同侪妒。

        于是表哥把他赶下了饭桌,“不帮我写完功课,馒头都不给你留。”

        裴文钦耿正不屈,两手压捂住肚皮饿到第三天,饿晕了。

        巡田归来的宋父得知此事,挥着棍棒训儿子,勒令将宋文赋关在房里禁足,直到把先生布置的功课抄完一百遍为止!

        当晚,宋薛氏捏着帕巾,抹泪敲开了亲外甥的房门,“以后受了什么委屈,跟姨娘说,别闹到你姨父那儿,他脾气躁。”

        十岁出头的裴生揖着手对姨娘说:“……好。”

        翌日他主动替婢女进屋给表哥送午饭,怀里揣了一只好不容易逮住的幼猫。待脸上红肿得连宋文赋都吓一跳后,锦袍青衫两相换。

        一个顶着胭红的风疹兀坐在书案前代笔罚抄,一个掩着题墨的折扇溜逃到府院外尽情浪迹。

        那是裴文钦寄人篱下的开始。从那以后,宋文赋大半的功课都由他来做,他愈发学成了个书生样。

        可他偏恨自己是书生。

        他是迎着刀刃出生的,如今却无力提刀与命搏。

        去东院寻空房的秦小哥回水榭接引县令时,撞见书生郎被搡到地上,长衫的襟口留有拳头攥过的痕迹,皱巴巴的,像没泡开的茶叶。

        宋文赋醉眼蔑向堂下,抬起手使唤道:“还不来扶?等着本官也摔一次吗?”

        秦小哥尽职地将县令扶走了。

        裴文钦顾自站起身。

        铺陈在厅堂内的织花地毯很干净,他连扑灰都省了。身上的长衫洗过太多次,经纬线松得不成样子。

        手掌在褶痕处用力地摩挲了好几下,却丝毫不见平复。

        算了,正好该换了。

        走到台阶时,忽然听见喵的一声,裴文钦陡然定住,右脚刚刚趿进鞋。

        蹿出卧房的小狸花寻恋着主人的气息,跃进楼梯角的阴影里。

        江风妙从暗处走出,手里拿着一个蜜色釉的小瓷瓶。

        “我来曲江县的路上,遭遇过山匪,手背被酒水烫伤,所以自配了这副药,祛热镇静,很有疗效。”

        她说着,伸出了手。

        衣衫不整的书生,没有接。

        今晚的曲江县,风依旧不停,呼扯得青衫飘摇,似一颀生意将尽的弱柳。

        风声衔来一缕似曾相识的松香。

        是瓷瓶里的药材气。

        江风妙说:“你的风疹虽能自愈,但我,还是想帮一帮你。”

        书生停在原地,难得没有做出退避的动作。

        麻木的瞳仁顺着这句话,和无休无止的风,直直地望进明晦迭迭的眸里。

        这是裴文钦第一次与江风妙对视。

        在她身后,有二月十五的月光。

        他回退半步,双足并立,端正地揖手朝她行谢礼,仍旧是那般书生郎的仪态。


  https://www.bqbwx.cc/56247_56247071/270671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